Currently set to Index
Currently set to Follow

流畅的英文的重要性

帮期刊审稿也有一段时间,发现了有个明显的趋势,就是文章的英文水平是不断提高的。想来是因为现在每年生产的文章的数量不断增多,而一流期刊每期刊登的文章数量却并没有很明显的增加,所以为了增加文章的命中率,越来越多的作者选择了在文字上多下工夫,越来越重视对文章的润色。同时,由于国际合作的增多和知识的交流加快,非英语母语国家的科研人员的英语水平也是日益提高,文章中出现文字问题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在投稿之前让英语母语的同行帮忙修改一下文章是很有必要的。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投稿,编辑每天可能都要处理很多篇稿件,如果他一眼扫过去就看出好几个语法错误,那对文章的印象就会差很多。如果文章的结果不是特别好,而且该期刊又不是很缺稿源的话,很可能连到审稿人的手上的机会都没有,直接就给拒掉了。

流利的文章可以大大缩短文章的审稿过程。如果一篇文章的结果不错,论证上又没有什么大问题,审稿人一般也就建议小修。但是如果文字上欠缺的比较多,那么基本上就是要求大修了。大修跟小修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小修的话就是一些小问题,2-3天就可以修改回去了。而且小修只需要编辑审查一下就可以通过了,这样算算最多两周就可以有结果了。大修的话则是说不准的,有时候跟重新投稿没有什么区别。大修让让有意见的审稿人重新审过,想想看如果他对你的文字很有意见的话,如果在修改稿中不费很大工夫改正,人家会满意吗?

有一个朋友写了一篇文章,没有给他导师仔细修改就投了出去,审稿意见多达十几页,里面除了一些对方法、结果的质疑外,很详细地列出了其中的语法错误、拼写错误等的文字问题。这还不算,编辑问了一句:文章给导师看过了吗?因为编辑认识他导师,所以虽然审稿意见多多,还是没有直接拒掉,但是要求大修。后来审稿意见给他导师看到,挺不舒服的。后来虽然仔细修改了,但是可能审稿人印象不是很好,还是一个大修。来回几次,就给拒掉了。这样的结果当然很不好。要知道同行评议的话,大家都算属于一个圈子里面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整个过程不但给审稿人增添了很多麻烦,还给审稿人、编辑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同时还在自己心里留下了阴影,以后,还投不投这个期刊呢?

所以呢,投稿之前,好好修饰修饰自己文章的文字,是很有必要的。

Researchers Poll

在学术写作中使用AI工具时,您认为主要挑战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