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拒絕一篇老版轉介來的好論文
说说谈谈笔者最近审的一篇文章吧。有天正跟两个老板闲扯。二老板说他收到一个审稿邀请,不过他最近特别忙,没有时间审。但是那个主编又是个熟人,不好推掉。再说我们组在这个方向上还是有一定实力的,拒绝审稿就显得太不够意思了。就问老板是不是想接手这个事情。老板最近也忙。二老板接着说,他看了文章的作者,跟我们有一点来往。也看了标题跟摘要,跟我们这个小组最吻合。跟组里其他人的研究方向有点差异。老板就看着我说,要不,你来审吧。文字上你要是觉得不好掌握的话,我可以帮你。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然后二老板就给主编发了个邮件推荐了我俺。又过了几天,就收到了审稿邀请。
审这篇文章还是有压力的。其中有一个作者来我们组做过报告,算是这个研究方向上的中等牛人。二老板的邮件里面又拔高了我的能力。所以,不像以前审的稿子。没审出个一二三丢脸也就丢咱一个人的脸,这次要是办砸了,丢的可是老板的面子。所以,得好好干。
标题跟摘要部分还是挺唬人的。一个很general的标题总会让人觉得高深莫测。而很长的摘要会让人觉得文章做了很多东西,得到很多结论。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发虚的。
按照审稿步骤。先略读,整体评价一下文章。再做点调研,看看作者信息还有期刊水平。知道了文章的第一作者是那个人的PhD学生。而期刊是在这个研究方向上则处于中等。大概可判断这篇文章水平不会太高。这时就稍微放心了点。
接下来就是逐个section地细读。虽然是在同一个研究方向,原理是看得懂的,但是设计指标跟计算方法还是有差异的。中间有一些参数,也是只有专门做这个装置的人才去计算的,才能看得出有什么问题没有。所以还是得老老实实去读参考文献。
文章的正文部分是提出了用一个软件来验证他导师两年前的设计(他导师的那篇文章很不错啦)。做这块设计的软件不少,但是很多是各个小组自行研发的,不对外开放。也有一两个商业软件可以用来设计,但是这些软件使用都很不方便,非常复杂。文章里面则是使用了这两年刚推出的一个通用软件来进行计算。笔者俺以前试用过,觉得功能还不够强大,就丢一边了。其中有一个设计很特别,用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方法扩充了软件的功能,实现了计算的边界条件的设置。这一点我俺特别欣赏。但是除了这个亮点之外,就没有什么值得令人惊叹的地方了。结果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因为毕竟是验证计算,要是得到了不一样的结果,那要么就是以前的计算错了,或者就是现在的模拟有问题。我可以理解文章的价值,就是让更多人可以有机会用更容易使用的软件来进行设计。但是,这个只能算是一个技术上的技巧。虽然该软件提供了更多的诊断手段,可以看到中间计算的更多细节,但是从文章中给出的结果来看,并没有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讨论。所以,就没有体现出使用这个软件带来的优势。如果仅仅把易用作为卖点的话,这个文章就太便宜了。
所以,心里就比较偏向于拒稿。当然用这个理由拒稿有点太粗鲁了,还是得多找一些理由来辅助。不过,挑刺向来是容易的。又把文章放了一个星期,再读两遍,发现之前的判断还是没有改变。所以,就定下心来拒了吧。
其实这篇文章还是比较可惜的。实话说,我很喜欢那个特别的设计。但是,无奈独木不成林啊。如果他能够把计算做的更加详细,在他导师的工作基础上得到更多有价值的讨论。那么,这个亮点也许就会闪光的。但是,这篇文章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