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贡献者”还是“合作作者”?

跟以前相比,现在文章的署名作者数量是变得越来越多了,大致的趋势是从以前的3,4个变成6个了。一个是因为科研中的分工越来越细,即使是一个小的实验都可能牵涉到好几个人。另一个也是因为文章跟科研人员的考核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每个人都需要文章来保障自己的职业。对科研人员而言,能够参与多个项目,在更多的文章上列出自己的名字,对自己的职业总是有帮助的。

 

文章作者的署名不当常常会导致责任与权利划分的不明确,也常常引起学术不端行为。名字出现在一篇文章中不仅仅意味着多发表了一篇文章,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比如文章审稿意见要求重写文章或者重新修改的时候,合作者也有义务帮忙完成这些要求。

 

每篇文章完成后,作者署名也是要费一番思量的。如果一个课题只有3-4个成员,研究团队中各个成员的工作量都是通过所处的位置、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差异来划分的,那么作者列表就很容易,一个第一作者,2-3个合作作者,大家都很开心,也不会有什么意见。但是当团队规模增加时,有些人做了最初的研究设计,有些人帮助和收集研究数据,有些人为研究提供设施和设备,也有的仅仅是因为资格比较老而占一个位置,还有的仅仅是为了可以增加课题组的名气而加上去的,实际上并没有显著的贡献。发表文章的时候把所有相关人员都写上吧,实在是不像话。如果不写的话,一些成员就只能成为贡献者,而不是合作者出现在文章上。有的科研人员会觉得“贡献者”这个称号有点掉价,心里会觉得不平衡,但是实际上只是表明他们对文章的写作和编辑没有实质上的贡献,对科研成果的产生还是可能提供了宝贵的资源的。

 

研究团队变大的时候,可能就需要一个详细的书面协议,来明确分配文章提交前后的责任。虽然每个成员在签署的时候,心里会不停嘀咕,但是这种明确的书面协议有两个很重要的作用:首先是让每个成员都清楚他们的目标以及没法实现这些目标的后果会是什么;其次,文章被接受之后,该协议可总结成为《投稿者声明》,让读者也清楚哪个人的具体贡献是什么。

 

鉴于文章作者数量变多的这种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经费管理部门跟期刊已经逐渐开始要求澄清每个作者的具体贡献,这样的书面协议也可能在将来成为每个团队必须具备的文件了。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X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关于科研写作和学术出版的文章与学术资源,包括:

  • 820 +文章
  • 15+ 免费在线讲座
  • 10+ 专家播客
  • 10+ 电子书
  • 10+ 检查清单
  • 50+ 信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