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移同行评审

同行评审是科研出版的核心,也是期刊保持高质量的重要保证。但是同行评议也有它本身的局限性,比如很长的审稿周期。平均来说,一篇文章的审稿周期在80天左右。如果文章一次审稿通过,也就没啥可说了。问题是经常还有二次审稿,或者文章被拒稿后,重投期刊还要经过同样的审稿流程。一些科研人员对发表文章并不热心,跟冗长的审稿周期也是有一定关系的。而从审稿人角度上看,在研究生涯初期,能够给期刊审稿往往意味着自己的科研能力开始得到认可,但是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收到的审稿邀请越来越多,越来也成为一种负担。同行评审对作者跟审稿人都是一种负担。

如果同行评审意见可以从一个期刊转移到另一个期刊,那么会大大加快文章审稿的进程,对减轻审稿人的负担也是非常有帮助的。2013年12月,出版商Wiley宣布启动“增强版同行评审系统”试点,这一新举措将允许审稿人的评审意见适用于不同期刊。这个新的系统会在Wiley的9本高影响力的神经科学期刊中进行试点。它可以可以保留审稿意见,并且允许审稿意见随着投稿文章在不同期刊之间进行转移,让不同的期刊都可以看到该文章的前期审稿意见[1]。虽然新投稿的期刊编辑会选择增加额外的审稿人,但就整体上而言,整个同行评审过程是可以大大加快的。

china-banner

神经科学同行评审联盟(NPRC)则采用了类似的方法。在文章被拒之后,出版集团会将文章转到旗下的其他期刊,看是否可以被发表。与Wiley的做法的唯一区别是不需要重新提交文章,然后再附上之前的审稿意见。但是据说直到现在,集团内部不合格的文章,只有不到2%的会被转交到其他期刊进行讨论。另外一个是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社,他们使用了“开放同行评议”的概念,将要推出的书和部分章节放到网上,任何觉得自己有资格评价的人都可以发表评论,只是评论者必须先注册,所以也就不是匿名的。

同行评审过程还有可以改进的余地。比如为什么不成立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同行评审中心,文章在提交之前可以预先进行审查,把大部分的错误先消灭掉呢?作者可以修改完文章之后再投稿,这样也会有助于缩短审稿的周期。如果这样可行的话, 那些急于发表文章的科研人员是愿意付费得到这样的服务的,而第三方同行评审中心收取费用之后,也可以用来付费给审稿人。对审稿人而言,至少会比现在的免费审稿要更有积极性点。

[1] http://eu.wiley.com/WileyCDA/Section/id-819826.html

发表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X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关于科研写作和学术出版的文章与学术资源,包括:

  • 820 +文章
  • 15+ 免费在线讲座
  • 10+ 专家播客
  • 10+ 电子书
  • 10+ 检查清单
  • 50+ 信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