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论文还推荐审稿人,是不是球员兼裁判?
有些学术期刊会请作者建议合适的审稿人,有些还会让作者列出应排除的审稿人,为什么呢?这都是基于对投稿人的学术道德有所信任,假设投稿人有足够的水平,懂得利益回避,然后为了达到审稿的最高效率,编辑才请投稿人以该领域专家的身份推荐审稿人。
推荐的审稿人应该也是该领域的专家,但应避免自己同系、同单位、同项目的学者,也不应是自己的亲朋好友;无论期刊有无请投稿人列出应排除的审稿人,倘若自己知道某位同领域的专家当面或具针对性地否定过自己的研究或观点,都可以告知编辑。
进入21世纪以来,百年来的学术同行评审制度遭到强大的考验。由于科技发展速度加快,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论文发表更是一年比一年踊跃,许多顶级期刊和会议面临寻找审稿人的窘境,某些新兴或特别火的领域审稿人明显不足,编辑部人力更是捉襟见肘,因此有些不肖学者利用作者推荐审稿人的机会,制造审稿人小团体,甚或假造审稿人头。2012年韩国学者利用假邮箱或伪造的个人信息向编辑推荐自己以及同事作为审稿人,被揭穿后11篇论文遭到撤稿;2014年台湾学者、若干同事及友人真假混杂共有130个审稿人,形成审稿小团体,被揭穿后60篇论文遭撤稿;2017年多位我国学者冒用该领域权威的名字申请假电子邮件并向期刊推荐论文,仔细瞧瞧斯普林格所撤稿的107篇论文名单,竟然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名校也赫然在列,最后不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终止了相关论文所涉及的51个项目的审批,40多项已经获得资助的项目被撤销,相关的20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也暂停立项,中国工程院暂停了一名涉事作者参选院士的资格,还有多人在特定年限内禁止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如果推荐审稿人是最好的制度,就不用双盲或单盲审稿了,是吧?因为人性往往经不起考验,所以大部分国际顶级期刊都不会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让球员推荐裁判,让考生推荐考官,让被告推荐法官,不用解释都知道是矛盾的举措。其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许多国际顶级期刊都在努力研发AI审稿,由AI协助学术期刊编辑进行审查是必然的趋势,在不久的未来,学术期刊依赖作者推荐审稿人的情况应该会有相当程度的缓解。
不过,美国肾脏学会期刊(JASN)委托学者对该刊物进行了一项研究,并于2011年该刊物上发表,结果显示,其一,作者推荐的审稿人比编辑推荐的审稿人更容易对稿件有正面的评价。看到这里难免会想:瞧,作者推荐的审稿人就是有偏见吧!但,其二,对同一文章进行比对,作者推荐的审稿人与编辑推荐的审稿人的正負面的评价比率沒有显著差异。更有趣的是,其三,作者建议排除的审稿人对该稿件的评价明显比其他审稿人负面许多。先不论作者推荐审稿人是否适当,我们可以得知作者掌握的资讯有一定的精确度(不愧是处理复杂资讯的专家),他们比编辑更加了解谁会说好话,谁又会说坏话。笔者浅见,让作者推荐审稿人是对人性不必要的考验,但是让作者建议应排除的审稿人却是摒除审稿偏见的好办法。
*本文不代表英论阁学术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