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其中包括跨国交流。对于研究者来说,能与自己所在领域的专家交流无疑是令人兴奋的事。《自然》杂志采访了四位经常参与国际合作的科学家,他们分别介绍了自己对于国际合作的看法。
第一位是美国东北大学的社会科学家。她认为国际合作应该具有包容性。她特别强调女性科学家可能会因为家庭和孩子而不愿把金钱和时间花费在旅行及国际会议上。男性科学家中,大约有1/3参与了国际合作;而女性科学家只有1/4。因此,她支持各种鼓励女性科学家参与国际交流的举措。
第二位是来自澳大利亚悉尼麦考瑞大学的天文物理学家及副院长。他认为国际合作应该注意潜在的陷阱。与信誉好的人合作是保护自身信誉的最好方式。为此,他还列出了国际研究合作十原则。
第三位是厄瓜多尔的生物学家。他认为国际合作需要科学家们主动出击。像厄瓜多尔这样的南美洲小国家,大约80%的发表刊物都是出自国际合作。本土科学家和博士非常少。政府的投资大部分都用于培养博士,而博士们与外国导师以及其他科学家保持良好关系是职业生涯的必修课。
第四位是挪威卑尔根大学的神经科学家。他认为国际合作需要将协议正规化。因为他所在的团队曾因为沟通不彻底,导致一些科学家在不同的国家进行着相同的实验,显然浪费了人力物力。如今,他们已建立了共同的服务器,正规化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浪费。
总之,想要进行国际合作,我们首先应该有预期的贡献和成果;确定自己的优势,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并与之进行清晰的沟通和建立共同的愿景;确保对期望和责任以及沟通渠道和频率进行全面讨论。另外,我们应该努力保持团队活力,预见到文化上的不同,并尽量善意地解读对方的言辞。沟通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