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报告(registered report)带给研究者什么

近几年,科研结果的再现性危机席卷科研界。几年前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项调查显示,重复100项研究后,只有三分之一多一点的研究结果可以被再现。不仅在心理学领域,在生物医学、社会科学等领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就是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对待研究结果不够客观,往往容易只采用阳性结果,而忽略阴性结果。而阴性结果中也可能包含有关键的信息。…

科研工作者怎样在信息超载的大海中捞“针”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传播工具的发展,海量信息源源不断涌现并通过各种通道迅速传播,导致了信息量大、信息质量差、信息价值低等问题日趋严重,使得信息处理能力远远滞后于信息增长的“信息超载”现象日益恶化;而大量劣质信息、低值信息充斥各个角落,有效信息如针入大海般被淹没,严重干扰了我们的注意力,影响了我们的判断力,给我们带来巨大压力和焦虑的同时也阻碍了我们获取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如何从海量信息中高效获取最新的有价值信息已成为科研工作者必备的能力。

我为什么没有成为PI

我是一名博士后工作者。我已经做了许多年的博士后,我在实验室努力地工作、出数据、发表论文。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意识到,我不能继续这样的生活了。我已经成为一个“昂贵”的博士后,而老板可以少花一半钱去雇佣比我年轻的多的人。于是,我决定要成为一名独立的研究者(PI)。 我开始准备简历,申请永久教职(tenure-track

是什么减缓了审稿速度?

学术论文一经提交首先由执行编辑(managing editor)进行初步筛选,如果论文在与期刊主题相关性、原创性以及质量上有重大问题则很快会被直接拒稿,不经过审稿,虽然这对辛苦科研的学者来说是个打击,但这种情况下编辑大都注明原因,回复的速度也较快,作者可以根据情况投稿其它期刊。 过了编辑的第一关,稿件将被送至两个以上审稿人进行同行评审(peer…

中国成为论文发表数量第一的国家

《自然》最新报道了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统计数据,中国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学术论文发表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份NSF的报告记载了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科研方面的投入。麻省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学家玛丽亚·祖伯(Maria Zuber)说:美国仍然是全球科技的引领者,但世界格局在发生变化。随着其他国家发表量的增加,美国在全球科技所占的相对份额在下降。例如中国2016年发表了426,000多项研究,占Elsevier…

英论阁发布未来大学研究教育前景的全球调查报告

美国纽约:英论阁是全球编辑和出版支持服务的领导者,最近在COVID-19的背景下对研究教育的未来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全球调查。这项广泛的调查是一系列研究风险评估调查的第一部分,代表了数百万学生和数千名教师的观点。这项研究在2020年5月至6月期间进行的,为期8周。来自38个国家的108所大学参与了调查,横跨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中东、澳大利亚/大洋洲和非洲,是迄今为止对大学进行的最全面调查之一。 报告的主要亮点…

同行评审背后的“隐身人”

在科研领域,同行评审是同行专家受邀对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提供博学且批判性评价的过程。同行评审为研究资助者、学术期刊编辑和图书出版社等提供建议。受人认可的研究成果是经过同行评审严苛审核的,大多数科学资助也都以同行评审为依据,学术的成就也基于成功发表同行评审的出版物和获得资助。简而言之,同行评审在学术界是关系到每个科研人员的重要过程。…

善用科研经费,让有限资源真正用于研究

目前国内有些机构的科研经费管理很混乱, 真正用于科研的开支很少,个人提成倒是占用了相当大的部分。健全经费管理制度迫在眉睫。当你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赢得资助方的青睐时,别忘了同时肩负起了义务和责任:你要保证每一分钱都花得明明白白,以及按计划要求完成项目目标。本文简单归纳了一些国外经费管理的经验,以备有关人员参考。 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

我们应当抵制学术出版商吗?

学生时代时,你可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兴致勃勃地跑到图书馆准备查文献,却发现很多自己感兴趣的文献都是需要付费才能阅读全文,也就是说,你学校的图书馆并没有付费订阅你所需的期刊。你可能会感到手足无措和沮丧,但是为了准备自己的论文,只好跑遍各个图书馆去搜寻自己需要的文献。…
X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已达到阅读文章上限。免费订阅,获取更多
关于科研写作和学术出版的文章与学术资源,包括:

  • 820 +文章
  • 15+ 免费在线讲座
  • 10+ 专家播客
  • 10+ 电子书
  • 10+ 检查清单
  • 50+ 信息图